【第26章】 有情孽
立州校尉带兵返回去抓张宗林,终于在天不亮的时候于立州城郊追捕到他,将他带回来给裴长淮复命。
是时裴长淮身着盔甲,跨上骏马,正要准备出发去周围的城池请援。
张宗林眼见已无力回天,落魄地跪倒在地上。
他遥立于马上,望着跪地不起的张宗林,道:“张宗林,本侯知你受何人指使,也没什么好问的了。本侯只问你一句,你还得当年我父亲提拔你时,你对他说过的那些话么?”
张宗林怔了怔,嗤嗤一笑。
裴长淮道:“那年你张宗林虽为九品武官,却也是个有志之士,你对父亲说自己一腔热血,满身才干,却难报君上,难报百姓。”
“现在我只知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大乱之下,既保全不了别人,保全自己就够了。”张宗林冷眼看向裴长淮,眼神里有一种轻蔑,“不是人人都有你小侯爷这么高贵的出身,一辈子荣华富贵,可以永远活得像孩童一样天真。”
裴长淮想起贺闰,再看着眼前的张宗林,他们二人都曾受裴家的提拔,起初他父亲裴承景看着这些人,都是有胆有识的英雄好汉,如今却都变了。
“你说本侯天真,或许是罢。”裴长淮不再多言,转而对立州校尉吩咐道,“看押好他,不许走漏任何风声。”
“遵命。”立州校尉抱拳低头道。
裴长淮遥遥望了一眼苍穹,见是风翻云涌,随即策马,带着万泰等人奔向立州城外。
……
京都,肃王府的嫡长子要过生辰。
人人都知,肃王夫妇格外疼爱这个孩子,谢知钧生辰将至,为了给他祈福,肃王已在京中各处设下粥棚,每日施粥给穷人;又命仆人去大街小巷,给商户店肆送上喜庆的红花绸,令他们在门面上悬挂三日。
陆老翁的小面摊也有幸分得一段红花绸,但他只将红绸掖在柜子里,未曾悬挂。
负责在京都巡逻的官差一心想巴结肃王府,每日巡逻时都要叮嘱商户记得挂上红花绸。
这日巡到巷子口,见陆老翁的摊子没挂,几个人就气势汹汹地质问陆老翁:“我说老头儿,人人都挂,你为什么不挂?”
陆老翁只得解释:“拙荆去世得早,最近正逢她的忌日。”
那官差气得眉毛倒竖,“这事重要还是肃王府的喜事重要?白赏你们的好彩头,别不识抬举,挂上!”
这话听得蛮横无理,陆老翁脸色铁青。
官差见他还敢一脸的不悦,挺了挺胸膛,将自己腰间的佩刀往前一亮。
陆老翁的儿子忙拉住自家父亲,给官差赔笑脸,道:“这就挂,这就挂。”
这些官差盯着他们将红绸挂好,这才点了点头,大摇大摆地离开。
陆老翁往他们离去的方向啐了口唾沫,“呸,狗仗人势!”
他看着这摊子上的红绸就厌烦,眼见天色也不怎么好,嘀咕道:“真晦气。儿子,把摊子收了,今天不摆了。”
近来京城正是多事之秋,他儿子也怕遇上什么麻烦,手脚麻利地就去收拾了。
陆老翁正细心擦着最后一张桌子,忽然,一个头戴斗笠的男人坐在了他面前。
陆老翁还以为是什么客人,解释道:“抱歉,这位爷,我们要收摊了。”
“这么早啊?”
斗笠下的声音清清朗朗,还那么熟悉,陆老翁一怔,看向那人。
斗笠往上一抬,露出一张极英俊的脸,赵昀正笑吟吟地望着他,道:“陆叔。”
陆老翁愣了愣,一时间没说出话来。
……
至谢知钧生辰这日,肃王广邀世家名门子弟,还有不少朝廷要员,一齐来参加宴会;又因主家逢喜,下人们也都得了封赏,府上到哪儿都是喜气洋洋的。
午后,肃王府门庭若市,来往的车马络绎不绝。
这种场合自然少不了徐世昌,他来得早,就在前院跟几位相熟的“狐朋狗友”玩起投壶。
他用自己镶红玛瑙的玉腰带作赌注,输了,那些纨绔子弟当众解他的腰带,徐世昌拽都拽不住,给他们欺负了一通。
他又气又笑,道:“哼,你们都给我等着,来日方长。我治不了你们,等长淮和揽明回京,一个个的都别跑,不让你们输得光屁股,小爷我就不姓徐!”
那些纨绔道:“你个小太岁,就知道搬救兵,真没劲,有本事自己赢我们啊。”
徐世昌哼哼一笑,挺着胸膛,似乎颇为得意:“我能请来救兵也是一种本事,你们倒是也想请,可你们请得来吗?”
“不要脸啊,真不要脸。”他们啧啧摇头。
徐世昌被骂也不生气,笑着说要去后院换个衣裳,顺道去拜见拜见今天的寿星。
相较于前院的热闹,肃王府后院却是安静许多。
徐世昌穿过走廊时,还看到一队带刀巡逻的侍卫。
不过这么热闹的场合,肃王安排人来保护他们的安全却也合情合理,徐世昌未深思,跟随小厮来到谢知钧的住处。
谢知钧居住的院落中种了许多株玉兰花树,但玉兰花的花期短暂,下过两场雨,落了一地残花,这场盛放也就过去了。倒是澜沧苑中的玉兰花,因地势高些,此时开得正好。
各路人员送给他的生辰礼物,随便挑拣一件出来,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宝,可谢知钧心里想的还是当年裴长淮送给他的那一把折扇。
折扇上有玉兰花的香气,令他魂牵梦绕许多年。
那时裴长淮还向他承诺——
“我们是朋友,自然永远不会分开。”
想到他的眼睛,谢知钧就觉欢喜,可转眼又想到在雪海关,裴长淮与赵昀在月下相拥,卿卿我我的,谢知钧只觉恶心得要命,一腔欢喜登时烧成怒意的火焰。
叛徒,叛徒,叛徒!
谢知钧的剑里都喷薄着仇恨,将那些玉兰花树削得七零八落。
徐世昌看见谢知钧在树下舞剑,还未换衣裳,仅穿了一件黑漆漆的袍衫,颜色衬得他脸雪白,一双凤目乌沉沉的,光彩照人,越发的漂亮。
只是这位爷发起脾气来,就不那么漂亮。
徐世昌看着那可怜的花枝,遥声问道:“世子爷,大好的日子,谁惹你生气了?怎么还冲着这些死物发脾气?”
谢知钧见是徐世昌,冷了冷眼睛,将剑一收,道:“不关你的事。”
徐世昌看他冷言冷语的,懒得再问,只道:“怎么不去前院跟我们玩儿呢?今天这场合可少不了你。”
谢知钧看着徐世昌嗤笑一声,道:“你说得对,今天确实少不了我。”
徐世昌总感觉他话中有话,但谢知钧自己都没说个明白,他也听得稀里糊涂的。
徐世昌转而说道:“长淮哥哥远在雪海关,没能及时回来,我代他向你祝贺。弟弟之前得了一展寒晶翡翠屏风,夏日里放在室中,满屋都透着凉气,是个稀罕好物,长淮说你素来畏热,便向我讨要了来,明日我就差人送到你这里。”
谢知钧将剑掷到一旁,打量着徐世昌,问道:“是他让你代为祝贺的么?”
徐世昌嘻嘻笑道:“当然,当然。”
“少来哄我,裴昱是什么货色,我还能不清楚?”谢知钧道,“他要真有心,千山万水都能赶回来。”
徐世昌听他言语间对裴长淮很不客气,有点不太高兴,道:“闻沧,你非要如此咄咄逼人么?长淮惦记你畏热,这事作不了假,要不弟弟也不会想着送你一展那样的屏风。咱们以前尚有同窗之谊,你说话就不能客气些?长淮哥哥要真有你说的这样不堪,他岂会对我好?我徐锦麟又怎能跟他做朋友?”
望着徐世昌,谢知钧的笑容有些讽刺。裴昱确实对这厮是掏心掏肺地好,自小到大也没变过,好得令人嫉妒,令人生厌。
谢知钧道:“这点我也不能明白,太师府跟正则侯府斗得水深火热,怎么裴昱还当你是心肝宝贝呢?”
“少胡说,什么水深火热!我爹跟长淮就是政见不同,但两人都是为了大梁百姓好,长淮哥哥拎得清,公私分明,这才肯拿我当朋友。”
谢知钧笑容更漂亮了,“徐锦麟,你足够傻,也足够天真,真以为太师跟裴昱只是政见上不同?”
徐世昌抿了抿唇,沉默了一阵儿,其实有些事他岂能不明白?不仅仅是政见,双方利益、势力、人脉都在争,但徐世昌不愿牵涉这些政事,也比任何人会装糊涂。
他心中烦躁起来,不想再哄着眼前这位祖宗,狂摇了两下折扇,不耐烦道:“罢了罢了,只当我好心办坏事罢。等长淮回来,咱们再好好吃顿酒,有什么心结说开也就好了,都是朋友,何必总见面三分仇呢?”
正当徐世昌准备返回宴上吃酒时,肃王府后院中忽然涌出一队又一队的士兵,他们个个身披铠甲,手执尖锐,步伐匆匆却又不失整齐地穿过走廊,冲着前府而去。
这动静闹得,竟似出了什么大事。
徐世昌一惊心,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可是前头闹出了什么乱子?”
谢知钧了然一笑,似乎并不意外。
徐世昌只觉得隐隐不妙,想赶紧过去瞧一瞧,于是大步流星地走向前府。
徐世昌听人几句嘴,才知道原来是袁家的三公子中途辞宴,想要回家,正准备离开肃王府时却被门口的侍卫拦了下来,侍卫劝他等散宴后再离开。
这袁三本就有些少爷脾气,将侍卫一推搡,喝骂道:“你算什么东西,也敢拦着我?”
谁知那侍卫一点也不客气,直接将袁三的胳膊拧了,押送到宴会中来。袁三疼得嚎天扯地,众人见肃王府的侍卫敢对宾客如此粗鲁,这才闹出许多动静。
徐世昌听后神色惊疑不定,努力挤进了正堂。
在这宴会之上,不见肃王爷,领头坐镇的是大公子谢知章。
此次来参与宴会的宾客皆蜂拥在堂中,方才那一队队士兵已经将堂里堂外围堵得水泄不通,刀剑都拔出了鞘,大有监视的意思。
面对此行此景,宾客们神色各异,或疑惑,或恐慌,或愤怒,唯独谢知章高居在正位之上,从容闲适地喝着盏中茶。
其中有一人喝问道:“谢知章,你这是什么意思!我们是来做客的,又不是你的犯人,为何不能出府?这些兵又是什么意思!你难道打算将我们看管起来不成?”
谢知章淡笑道:“各位稍安勿躁,也无需惊慌,不过是外头闹了点小风波,我恐诸位遇上危险,所以恳请诸位留在府上,暂时不要出去。待风波平定以后,我自然会送诸位安全归府。”
“风波?什么风波?你倒要解释清楚。”
谢知章回答得模棱两可,“府尹大人还在查。”
“少拿这个搪塞!一个庶出的玩意儿,胆敢坐在主位,还这么嚣张,就连肃王爷都不敢这么欺辱我袁家呢!”袁三被拧了手臂,怎咽得下这口气,说着就要往外走,嘴中骂骂咧咧,道,“我偏要出去,我看你敢拿我怎样!”
一个士兵拦在他面前,袁三狠狠推了那士兵一把,奈何他一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力气怎比得上这些孔武有力的士兵?推他一下,自己反而险些倒跌在地。
袁三气得直骂:“谢知章,贱东西,我给你脸了?!还不让他们滚开!”
如此出言不逊,谢知章脸色也未见一丝波澜,他放下茶盏,冲袁三微微一笑,食指轻轻往上一抬。
像是收到某种指令似的,那士兵铮地拔出刀来,还不及众人反应,只见雪亮的光一闪,徐世昌被那光晃得眯了一下眼睛。
光亮带出一泼鲜血,紧接着,一条左臂嘭地掉落在地上。
袁三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直到看到那条手臂,摸到臂膀下喷涌的鲜血,他才在极度的疼痛与疯狂的恐惧中大吼起来!
“啊——!啊!我的手!我的手!”袁三猛地倒在血泊当中,浑身痉挛着,痛苦地嘶喊着。
这般惨烈的情景将在场所有人都吓得呆若木鸡。
他们方才还在以为,就算有再大的争执,顶多也就是彼此推搡推搡,可这些人竟直接动了刀剑。
谢知章和善地微笑着,乍看上去,还是那么的光风霁月,他温声道:“我看,你们当中没有人再想出去了罢?”
徐世昌吓得脸色苍白,此刻谢知钧也已经慢悠悠地回到宴会上。
徐世昌用余光瞥见他的身影,一把抓住他的袖子,惊恐地问道:“这是做什么?这是做什么!你们,你们疯了!”
谢知钧无动于衷,道:“你会知道的。”
看见徐世昌还在叫嚷,谢知章却又想起另一茬儿的事还没有处理好,他指挥一个士兵上前听令。
“正则侯府没有来人。”谢知章吩咐道,“你带一队人去侯府,将府上的二嫂嫂以及裴昱那位最年幼的小侄子请过来,以防万一。”
徐世昌听到这番话,猜测着他是打算拿住小元劭作人质,登时大怒:“你们敢!谢知章,你敢动正则侯府的人?你信不信我跟你拼命!连袁三都敢动了,那也来动我一根手指头试试,你看我爹饶不饶你!”
谢知章笑了笑,“锦麟,你这是什么话?我能坐在这里,正是奉太师与父王之命,太师千叮咛万嘱咐,只望我能看住你就是了,我岂会让手下人加害于你?”
徐世昌惊疑万分,“我爹?他、他让你这样做的?为什么……”
待他问出为什么时,徐世昌又恍然能够明白了什么,“他去哪儿了?”
谢知章笑得神秘莫测,道:“这个时辰,应当还在宫中述职罢?”
徐世昌摇了摇头,满额皆是冷汗,喃喃道:“不可能,不可能……”
*
这似乎是很平凡的一天,天灰阴阴的,不久后便下起了雨。
因为被这场风雨笼罩着,整个皇宫比往常要安静一些,安静得有些不同寻常。
徐守拙入宫,撑着雨伞走在宫中用玉石铺就的路上,他走得很慢,在这条路上他仿佛已经走了很多年,一步一步都似有沉甸甸的重量,故而他花了足足两盏茶的工夫才走到明晖殿。
徐守拙以述职为由觐见皇上。
进到明晖殿,崇昭皇帝站在书案之后,他因尚在病中,未穿黄袍,身上的常服是烟青色的宽袍大袖,颇有几分脱俗出尘的味道。
他正在作丹青,画卷中是一个羽化成仙的神女,姿态栩栩如生,仿佛要从画中飞出来一般,奈何却还没有描画眉眼,缺了画龙点睛之妙。
郑观陪在他身边,为他研墨。崇昭帝手下未停,扬扬毛笔,请徐守拙坐著述职。
徐守拙气定神闲地坐下,回道:“太医院有治理瘟疫的旧药方,南方这阵瘟风算是刮过去了,按照旧例,朝廷也免了受害地方百姓半年的赋税。好在去年扬州漕运监和扬州商会主持兴建的港口已经竣工,来年海上通商贸易,这块开源正好补上国库的亏空。”
“好,好!听说当初筹备港口一事也有赵昀的功劳,等他回来朕要好好封赏他!”崇昭帝听着大喜,放了放手上的毛笔,看着徐守拙道,“这一切都有劳太师了。”
徐守拙笑了笑,笑得有些怪异,有些意味深长。
约莫沉默片刻,徐守拙道:“皇上,这一切不是老臣的功劳。你可知这治理水患、消除疫害的法子是何人所创?在杭州筹备建造港口,疏通海上商道,又是何人的设想?”
崇昭皇帝笑道:“怎么,太师手下又揽入一位能员干将,是朕不知道的么?”
徐守拙摇了摇头:“皇上或许已经忘记他的名字,亦或者不愿意再记起他的名字了。”
崇昭皇帝蹙了蹙眉,脸色瞬间凝重起来。
陪侍在一旁的郑观嗅到一点不对劲儿的苗头,打圆场道:“呦,太师这话说的,大梁人才济济,皆愿为皇上效命,皇上不记得其中一两个,岂非寻常事?”
崇昭皇帝摆弄了一下毛笔,示意郑观不必多言,沉声问道:“徐太师,你到底想说什么?”
徐守拙从容笑道:“老臣只是思念故人,想与皇上叙叙旧事。”
他没有看崇昭皇帝,而是仰首目视前方,前方似乎有一处很遥远的地方,他道:“观潮倘若能活到如今,也该位列三公了。”
他低下头,握住自己座椅的扶手,沉沉地拍了两下,道:“老臣的这个位置本该是他的。”
观潮,宋观潮,曾是先帝的肱股之臣,因为先帝挡下毒箭而亡,谥号“文正公”。
发妻孟元娘,宋观潮亦是谢从隽的父亲。
名义上的父亲。
这些事很多人都知道,但没有多少人知道,宋观潮生前还跟徐守拙曾是八拜之交。
两人同为扬州穷苦出身的孩子,宋观潮孤苦伶仃一个人,无父无母;徐守拙亦是父母早故,手里紧紧拉扯着一个面黄肌瘦的小妹。
三人同在城隍庙靠扫庙道人接济一口馒头,勉勉强强、相依为命地长大成人。
徐守拙虽比宋观潮年长不少,但宋观潮从小就天资聪颖,性灵秀敏。其他贫苦人浑浑噩噩混饭度日时,他却喜好读书问药,后又三顾茅庐,拜了扬州一位举人为老师,从小就做得一手绝佳的诗词歌赋。
后来,宋观潮因写了一首隐刺时局的歪诗而获罪于官府,被捕入狱。
徐守拙身为他的义兄,眼见宋观潮枉受牢狱之灾,急得四处求爷爷告奶奶。
但他一介平民,认识的拥有最大权势的人也不过是当地的豪绅,他们都不敢招惹官府,谁也不敢去解救宋观潮。
不过徐守拙仿佛天生有一双识人的慧眼,他看出宋观潮未来一定能够出人头地,也看出唯一能够救他的人就是当时还在扬州封地、仅为一介贤王的先帝。
徐守拙冒着被那些王府侍卫当场砍头的危险,横冲直撞地拦下贤王的轿辇。
在生死一线间,贤王令侍卫刀下留人,耐心询问他有何冤屈。
徐守拙将宋观潮的诗集交给贤王,贤王坐在轿辇中看了宋观潮所作的那一首歪诗,不由地大笑三声,直言道:“好狂妄的口气,但不失为一首好诗。”
随后,贤王从轿中走下来,一袭常服掩不住通身清贵,满街臣民皆伏身行礼。
贤王居高临下地看着跪在地上的徐守拙,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这诗可是你写的么?”
“回王爷,草民徐守拙。”他道,“这诗乃是草民的义弟宋观潮所写,他因为写了这首诗,被官府的人抓走了。”
贤王似乎有些不可置信,回首看了看随行的扬州知府,以轻巧的口吻说道:“半大的孩子,能有这样的见地,本王看很好嘛。”
那扬州知府听出这话中有问罪之意,急得满头大汗,连连点头:“是,是,下官这就放、放人。”
贤王说:“写诗写得好的人,本王见过不少,但能把诗写得这么有意思的还没几个。本王要见见这个宋观潮。”
徐守拙这一搏,为宋观潮搏来一线生机,也为他们二人的官路搏出一条通天大道。
“那时候人人都只知宋、裴二人乃是先帝的左膀右臂,从不会提及老臣的名号,其实与观潮相比,老臣也不过是一介庸人罢了。观潮是大器之才,南方水害后瘟病成风,他想出的法子至今还能用,比他,老臣一向自愧弗如。”
能让徐守拙这么一个刚愎自用、孤高自许之人心悦诚服的,也只有当年的宋观潮了。
“然而,观潮志在四方,先帝都怕贤王府的天地拘不住他这只鸿鹄,这才想了一个法子,要将孟家长女孟元娘许配给他为妻。”
崇昭皇帝的手一顿,蘸饱丹墨的毛笔尖儿跟着一抖,朱红的墨点不慎滴落在画卷里那神女的面容上。
可惜这么一幅好画,就因这一点失误,全都毁坏了。
宋观潮娶妻之时,徐守拙已经与他分道扬镳多时。
虽然两人都还在贤王手下办事,但他们为官从政的理念却是大相径庭。
徐守拙从前过了太久的贫寒日子,若只他一人受苦,还不至于如此心难平,可他最疼爱的小妹徐念青从小跟着他,也受过太多的欺负,吃过数不尽的苦头。
令徐守拙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扬州湿寒的冬天。徐守拙将干巴巴的馒头掰成两半,一半留给自己,一半塞给徐念青。
徐念青就陪着兄长蹲在街角能够躲风的地方,小口小口地啃着馒头。
这时他们看到有户人家的小少爷手中捧着一块葱油烙饼,里头裹着卤肉,小少爷吃得满手满嘴都油亮亮的,徐念青看得目不转睛。
徐守拙悄声问她:“想不想吃?哥给你弄来一样的。”
那时,他心底不自觉地生出去偷去抢的恶念。
徐念青就笑起来,狠狠咬了一口自己手中的馒头,瘦弱的身体缩成一小团,倚靠在徐守拙的身上,然后说:“不想,我只想和哥哥待在一起。”
徐守拙从不知道一个笑容还能那么令他心酸、令他难受。
他不想再让徐念青过着从前那样的生活,一门心思地要出人头地,只恨不能将世上最好的珍宝都拿来,弥补曾经对妹妹的亏欠。
故而在最开始追随先帝的那些年,徐守拙一心想要崭露头角,为此极尽手段地谋求算计。
宋观潮看在眼中,纵然能理解义兄的初心,却对他的一些手段难以苟同。
却是在贤王府结识裴承景以后,宋观潮与他志同道合,两人都心系百姓穷苦、家国多难,相谈得甚为投机,久而久之裴、宋二人便交往得更亲密一些。
先帝当年为引宋观潮与孟元娘相识,设下诗宴。
宋观潮一眼洞穿了的先帝的意图,不愿自己的终身大事为政权所绑架,早早立下不娶之志,以此为搪塞。
奈何裴承景却极其看好这桩姻缘,哄着宋观潮去见一见这位孟小姐。
裴承景那时揶揄地说:“哪怕见了不喜欢,也好有理由回绝,这样躲着不见,难道那孟元娘是洪水猛兽,让观潮兄一见就怕?”
宋观潮看裴承景连激将法都使了出来,心道见就见,任她什么天仙,他不喜欢的,就算大罗神仙亲自下凡来绑他成亲,他都要跑。
哪知见了以后,宋观潮才知什么叫“英雄难过美人关”。
这孟元娘本也称不上什么倾国倾城的大美人儿,可当夜俏立于那月色与飞花之下,一方芙蓉团扇半遮面,只露出一双含着盈盈笑意的杏眼,往宋观潮身上一掠,立即羞涩地抿了抿唇,只同身旁的姊妹俏声说道:“长得俊有什么用?竟像个呆子。”
宋观潮恍然回神,原是自己看怔了眼。
裴承景在一旁见宋观潮这副仿佛被人勾去心魂的样子,用手肘怼了他一下,忍笑道:“观潮兄,这可是洪水猛兽啊,现在要跑还来得及。”
宋观潮耳朵也红了,赶紧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袍齐不齐整,慌里慌张地说道:“我今日这样还、还看得过去么?”
裴承景简直笑得不行。
郎情妾意,才子佳人,这样好的一段姻缘,没有人不欢喜。
但谁也不曾知道,在诗宴上看孟元娘看出神的不仅只有宋观潮一个,还有崇昭皇帝,也就是当年的贤王世子谢弈。
不过与宋观潮不同,谢弈对孟元娘并非一见钟情,而是情根深种。
因孟家是有名的清流世家,先帝又素有贤王之美誉,贤王府与孟家多有来往,谢弈与孟元娘也早就相识,谢弈爱她端庄却不失俏皮,温柔却不失活泼。
可孟元娘心性高傲,嫁人只肯做正妻;而身为贤王世子的谢弈,婚姻大事又全由不得他做主。
谢弈一直割舍不下心中所爱,一心想在父王面前做出些可圈可点的功绩来,待得父王嘉赏,他就趁机请旨纳妃,求娶孟元娘为妻。
当年谢弈主持筹建扬州十三渠,日夜殚精竭虑,才换来良田万顷,民间朝野无不称赞。
回到王府以后,谢弈正想求父王去向孟家提亲,可贤王乱点鸳鸯谱,已打算将孟元娘许配给宋观潮。
谢弈本还抱着一丝侥幸,毕竟宋观潮早就立下不娶之志,可不料自从在诗宴上见了孟元娘,宋观潮就变了主意。
只差一步,就那么一步,让谢弈足以抱憾终身。
那厢宋观潮和孟元娘情投意合,是神仙眷侣;而谢弈身为堂堂贤王世子,却要在父王的安排下,迎娶徐守拙的妹妹徐念青为侧妃。
纳妃当日,徐守拙、裴承景、宋观潮都来庆贺,谢弈强颜欢笑,在喜宴上与他们喝得酩酊大醉。
洞房花烛之夜,穿着凤冠霞帔的眼前人不是谢弈的心上人,徐念青乖顺小巧,虽不怎么会说奉承话,可望着谢弈的眼睛里有满满的爱慕与崇拜。
谢弈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女子,可他偏偏不喜欢。
他拥抱着徐念青,爱抚她,亲吻她,却觉不出一丝一毫欢喜,只余一腔的委屈与愤恨,所以他最后放开了徐念青,转身离开喜房。
当夜孟元娘还在家中等着宋观潮回来。
因宋观潮以俭朴为志,居处仅是一方简简单单的小竹院,除了一个随孟元娘陪嫁过来的小婢子,家中没有其他奴仆。
深夜有人敲门,孟元娘误以为是宋观潮回了家,便亲自起身去开门。那人影砸到她怀里时,孟元娘还没看清是谁,只闻见一股浓烈的酒气。
她一皱眉头,拧上他的耳朵,正训斥着:“宋观潮,谁准你喝这么多酒了?”
“元娘……”
那人抱着她,不管不顾地亲吻上来时,孟元娘才看清楚那张面容,一时吓得脸都白了。
不是宋观潮,而是谢弈。
那一晚,他侮辱了他的臣子,他的兄弟。
朦朦胧胧间,谢弈望见一双含泪的杏目,他醉得神志不清,抑或着其实是清醒的,但他宁愿当成这是一场梦,一场好梦。
他紧紧地拥抱着那具冰凉的、在瑟瑟发抖的身体,痴迷地亲吻着她雪白的肌肤。谢弈意识到这是多么大的错事,可被匡缚在牢笼里太久,他向来谨小慎微,从来不敢行错一步路,所以即便知道自己在做一件错事,他也只有兴奋、肆意,而没有愧疚。
等到他彻底清醒过来,在隐隐的熹微当中,他看见孟元娘双手攥着一把剪刀,剪刀就抵在他的心口上。
她攥得紧紧的,紧到她指节发白、手腕颤抖。
谢弈想,倘若死在她手下,或许也是好的。
可孟元娘想到宋观潮,想到他锦绣前程,泪水忍不住地落了下来。她最终放下剪刀,崩溃似的骂道:“滚!滚!”
宋观潮翌日午后才回到家来,一进家门就撒娇似的抱住妻子,说一身酒气散不尽,他连家门都不敢进,回来晚了,只盼元娘原谅。
孟元娘满腔的悲哀与羞愧,伏在宋观潮怀中对他又打又捶,痛哭良久,但到最后也没能将这件事说出口。
两月后,孟元娘有了喜脉,这本是大喜的好事,可她心知肚明这是谁的血脉。
宋观潮得子时的欢喜,对她更为温柔的爱意,都成了一种近乎刑罚的折磨。
孟元娘的精神一日比一日不济,情绪也一日比一日癫狂,偏又逢圣上驾崩,贤王开始夺嫡之路,宋观潮心思全部倾注在扶持贤王继位上,与孟元娘聚少离多。
孟元娘私下里想过很多法子去摆脱这个孽种,三番五次,除了一再损毁母体,总是不成。
她有时候会抚摸着肚子,胡思乱想着,这或许是个讨命的怪物。
谢弈随贤王出征,因手臂上负伤,需要休养,曾回扬州住过一段时日。
他来探望孟元娘,看她形容憔悴,不复往日的明艳,还将自己的身体折腾得不成样子,便咬着牙放了狠话:“眼下局势逐渐明了,父王登基已成定局,来日我登上皇位也不过早晚之事。元娘,你胆敢再伤害自己,伤害这个孩子,看我敢不敢杀了宋观潮!”
孟元娘听着他的威胁之言,却苍白地嗤笑一声,道:“我用了那么多法子,可怎么都打不掉。他就是个孽障,妖怪!谢弈,你等着罢,我会把他生下来,他能向我讨命,也能向你讨命!他早晚会知道他自己身世,知道你做过的那些事,若是个女儿也就罢了,若是个儿子,弑父杀君,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她大笑起来,笑得疯疯癫癫的,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谢弈被她那惨烈又狰狞的笑意慑住了,以致在多年以后,他一看见谢从隽,就会想到这句话——
若是个儿子,弑父杀君,也不是没有可能。
孟元娘十月怀胎,一只脚都陷进了鬼门关,历尽千辛万苦,才将这孩子生下来。
都说一旦女人做了母亲,就会本能地爱护自己的孩子,不论他多么顽劣、多么不堪。可孟元娘却丝毫没有得子后的喜悦,她一听见那孩子的哭声都崩溃地想要发疯,有时看着他,便恨不能拿枕头将他活活捂死,一了百了。
可那孩子不仅会哭,也会笑,小脸稚嫩得一掐就红,嘴巴经常咕咕哝哝想说话似的,但无奈还太小,只会吐出点泡泡。
孟元娘素日里连只小鸡小鸭都不舍得杀,况乎一个活生生的孩子,虽对他厌弃到极致,却还是下不了狠手,只将他丢给婢女与乳母照看。
不久后夺位的局势暂缓下来,宋观潮随贤王回到扬州,回到他和孟元娘的小竹院。
宋观潮见到孩子自然狂喜,跟捧着世上最好的宝贝一般爱不释手,抱在怀里又哄又吻。
他问孟元娘:“可给儿子取名了没有?”
孟元娘连看一眼都觉得嫌弃,又怎会想着为他取名?但在宋观潮面前,她也只是强颜欢笑地摇了摇头,说:“等你来取。”
“王爷听说你平安产子,想着要赐名呢,不如让他来拿主意。”宋观潮想了想,又道,“人生在世,当蕙心纨质、志尚贞敏。‘敏’字很好,小名就作敏郎罢。”
“我儿敏郎。”他扮个鬼脸,逗得那襁褓中的婴孩咯咯地笑。
宋观潮每对那孩子多疼爱一分,孟元娘就多受愧疚折磨一分。她时常想,谢弈其人表面磊落却腹有深算,怎能允许自己的血脉流落在外,认他人作父?日后倘若他想认回这个孩子,必定会对宋观潮下手。
孟元娘恐惧着,又愧疚着,惶惶不可终日。
那日宋观潮抱着敏郎去贤王府参宴,与贤王等人商谈入京夺位之事。
宴上还有裴承景、徐守拙等人,众人见那孩子生得可爱,都贪想着要抱一抱他。宋观潮以得子为傲,巴不得让众人都瞧瞧他的崽子有多漂亮,准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抱了。
豪杰满座,口上皆是杀伐决断,唯有在抱着敏郎时会露出些温柔的神色。
最后那孩子递到谢弈的手中,但他还不太会抱小孩儿,一时紧张得手脚都僵硬了,可自从他抱住敏郎以后,便再也不曾放手。
散宴以后,宋观潮回到家中,将宴上发生的事告诉孟元娘,还打趣地说道:“正好让世子爷拿敏郎练练手,等来日念青怀上孩子,他就不那么紧张了。”
不料这句话却触动孟元娘最脆弱的神经,成为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她一把夺过敏郎,粗鲁地扔到摇篮当中,敏郎似是磕到了哪里,疼得大哭起来。
宋观潮见她仿佛跟发疯一般,对着孩子分明没有半分怜爱之心,又是着急又是愤怒,问她:“元娘,你这是做什么?!”
孟元娘彻底崩溃地吼道:“什么蕙心纨质、志尚贞敏,这样肮脏的孽种,他也配!宋观潮,他根本不是你的儿子!他不是你的儿子!你该杀了他,也杀了我!更该杀了谢弈!”
宋观潮浑身一僵,脸也白了,半晌没恍过神来,只愣愣地看着孟元娘泪流满面,发泄似的说出那夜的事。
宋观潮听着,只觉后颈嗖嗖地攀着冷风,脑袋里一片空白,等回过神时,人已经提着剑,杀去了贤王府。
贤王府的侍卫不知一向忠心耿耿的宋观潮怎敢做出提剑杀进王府的举动,既周密地防备着,又不敢真下杀招。
宋观潮立在中庭当中,貌似很平静,说道:“让谢弈出来见我。”
侍卫们劝道:“宋大人,您这是何意?”
宋观潮握着剑,压抑着怒声,重复道:“让谢弈出来见我!”
听下人回禀说宋观潮提着剑而来,谢弈就知宋观潮是来杀他的。谢弈并不畏惧,亦带剑到中庭去见宋观潮。
“为什么?”宋观潮抬剑指向谢弈,含泪的双目中似要喷出火来,直接质问道,“我为你们谢家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你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对待我!”
谢弈横剑出鞘,冷然道:“宋观潮,天命弄人,我无话可说。”
“好!好!”宋观潮嗤地一笑,“谢弈!你该死!”
宋观潮剑出如风,直往谢弈的命脉杀去,丝毫不留情面。
谢弈身为贤王世子,贤王府的侍卫又怎会眼睁睁看着谢弈有性命之忧?侍卫刚要动手阻止,谢弈喝斥他们道:“这是我跟宋观潮的事,谁也别来插手!都给我滚!敢近前一步,多听一句,我连你们也杀!”
这些侍卫再担心,也不敢违抗谢弈的命令,低头退出中庭。
当时贤王不在府中,里外一切都归谢弈统筹,没有人敢插手他的事。
好在裴承景刚巧与谢弈议过事,这厢见宋观潮如同发了失心疯,竟敢在王府当中动手杀人,杀得还是贤王世子,不论是胜是败,这都是杀头的大罪。
他忙架刀上去,将二人的招式尽数拆解,阻止住彼此的攻势。
宋观潮本也不是裴承景的对手,几次进攻不成,心火烧得更盛:“承景,你别拦我!”
“帝业将成,这么紧要的关头,你想做什么!”裴承景质问道。
宋观潮痛心疾首,指着谢弈骂道:“君夺臣妻,他无德无义!你我兢兢业业十数载,难道就是为了将江山百姓交到这样的谢家人手中?!”
裴承景震惊茫然,回头看了一眼谢弈,但谢弈始终沉默着,丝毫没有辩解之意。裴承景仿佛明白了什么,皱着眉沉默良久,最终急匆匆地喘了两口粗气。
“大战在即,若因此事动摇军心,你我多年心血或将付之东流。这江山又要再动荡多少年?百姓又将再受多少苦?”裴承景收下长刀,从袖中取来一把匕首,朝宋观潮掀袍一跪,“观潮兄想要报仇,理所应当,但愚弟只求你眼下要以大局为重,将此事押后再议,我愿代世子先领其罚。”
说着,裴承景一翻匕首,往自己肩膀上扑哧扑哧连捅三刀。他手法疾快,不带半分犹豫,转眼间,鲜血就已经濡湿他整片肩头。
谢弈看着裴承景此举,小小地退后一步,只觉惊心动魄。
宋观潮脸上的神情也逐渐由震惊转悲痛,他喃喃道:“你我是兄弟,承景,咱们多年兄弟,你竟如此袒护他?!”
裴承景疼得脸色苍白,却还是颤抖着再伏身跪在他面前,道:“观潮,你比谁都明白,我袒护的不是贤王世子。”
那时的宋观潮虽还年轻,但已经指挥士兵打过几次精彩的胜仗,在军中颇具威望。倘若此事传扬出去,那些为宋观潮鸣不平的将士们必将军心涣散,试问一个四分五裂的军师,又如何还能拥护贤王进京继位?
这样的道理,宋观潮焉能不明白?
到最后,他也没能杀得了谢弈,更无颜再见孟元娘。他甚至都不敢再回到他与孟元娘的家中,只浑浑噩噩地混迹于酒馆当中,终日借酒浇愁。
孟元娘等不回宋观潮,想着他或许是不肯要她了,可惜孟家教养出的毓秀一般的女儿,天生得一颗玲珑心,鲜活、明艳,却在之后逐渐化灰。
后来四王爷趁人不备捉了孟元娘,以她为人质,逼迫宋观潮拿贤王的行军布阵图来换。
宋观潮去救孟元娘时,孟元娘对他说了最后一句话。
她说:“观潮,我怕你来救我,但你能来,我很欢喜,这就足够了。你我今生夫妻一场,情深缘浅,我不想再拖累你,我知你有鸿鹄之志,别为我乱了心,我孟元娘愿成全你的大义!”
连四王爷都想不到,这孟元娘早就抱了必死之志,强行挣开束缚,一头往那刀刃上撞去,自尽于宋观潮的眼前。
宋观潮永远忘不了发妻倒在血泊当中的样子,虽说四王爷最终伏诛,但宋观潮在此之后更是一蹶不振,有时也会变得疯疯癫癫的。
直至贤王入京登基的前夕,宋观潮为保护贤王身中数枚毒箭。
裴承景将安伯请来为他医治,安伯说箭上的毒性不浅,却很容易拔除。
宋观潮当时形容枯槁,一心求死,对裴承景唯有一句:“放我去找元娘罢,你就当是饶了我,饶了我……”
宋观潮毒发之际,小儿敏郎就在不远处呆呆地坐着。他已经会走路了,也会喊爹爹妈妈,但还不明白眼前发生了什么,只知道流泪,却也不怎么爱哭出声。
宋观潮看着敏郎,心中难免嫌恶,觉得这孩子可恨,但有时又觉得他可怜。
到最后关头,宋观潮还是死死地拉住了贤王的手,恳求道:“稚子无辜,但求王爷好好抚养敏郎,别让他受苦。”
贤王知道谢弈做过的那些混账事,愧疚于心,他将敏郎抱在怀中,郑重地点头道:“本王答应你。”
宋观潮终于松了一口气,眼神也逐渐涣散,右手抬到半空当中,像是要捉住什么似的,口口声声喊着:“元娘,元娘,你还在等我么?你别怪罪我,等、等等我,我这就来了……”
孟元娘、宋观潮相继离世,唯独留下一个孩子。
此子的身份关乎皇族荣誉,终不能见天日,故而仍以功臣遗孤为名,由贤王将这孩子留在宫中教养,赐姓谢,名从隽。
除贤王府以及贤王身边的一干近臣以外,没有人知道谢从隽的真实身份,又因涉及皇族秘辛,更无人敢对外张扬。
但这些往事,一桩一件都看在了徐守拙的眼中。
人人都以为,徐守拙和宋观潮二人素来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是在宋观潮死后,这个一直被宋观潮压着锋芒的徐守拙才能异军突起,得到了先帝的重用。
徐守拙是宋观潮死后最受益受利之人,该是最盼着他死的。
但自从先帝驾崩、谢弈继位以后,这世上或许已经没多少人记得,自幼与宋观潮相依为命的人是他,结成八拜之交的人是他,冒着横死的危险都要救宋观潮出狱的人也是他。
徐守拙自认自己绝非光明磊落之辈,可之于妹妹徐念青,之于兄弟宋观潮,他一生唯有珍惜,从不敢有半分亏欠。
仇恨的种子在宋观潮死时就在他的内心深处悄然种下,而等妹妹徐念青不明不白地死在宫中以后,这种子就似发了疯一样破土而出。
他无法不恨先帝,不恨谢弈,不恨裴承景,他恨这梁国当中每一个对不起宋观潮、对不起徐念青的人!
多年筹谋,只待今日。
如今的徐守拙已然年迈,但他依旧有着一双深沉而锐利的眼。
也许这些仇恨都过去太久太久了,久到他现在可以很平淡地说出来。
“皇上,你能理解么?宋观潮是胸中有大义之人,臣虽与他道不相同,但在他面前唯有自惭形秽。臣还想过,来日史书工笔,我徐守拙的名字不过是上面的一抹灰尘,掸一掸就没了,唯有他能够名垂千史,流芳百世。但这样的人最后却被裴承景、被先帝用这样的大义逼死了,真是可笑可怜。”
崇昭皇帝冷声道:“所以太师今日是来向朕问罪的么?”
“问罪?如果问罪有用,宋观潮也不必死了……臣早就不问了。”徐守拙缓缓闭上眼睛,语气也放得很轻,道,“老臣想,既然裴承景那么喜欢做大英雄,那么在乎他的家国大义,那他只有为大义而死,才能算死得其所,所以老臣就帮了他一把,让他们裴家的英魂永远留在了走马川。”
崇昭皇帝一皱眉,难掩震惊地问道:“你说什么!”
徐守拙讥笑一声,那笑容着实令人不寒而栗。
他说:“三道锦囊计送入宝颜屠苏勒的帐中,借北羌苍狼主之手就能杀了裴家三个人。”
一曰:裴行性烈,宜佯败,诱敌深入。
二曰:裴文重情,残杀裴行以示威,必乱其军心。
三曰:若兄长战死,弱子裴昱或可一战,然则新生牛犊不足为惧。
这三道锦囊妙计,几乎葬送裴家满门,倘若宝颜屠苏勒能大获全胜,他日主掌北羌,又将会成为徐守拙复仇之路上最有力的臂膀。
可惜徐守拙千算万算,还是料错了一件事,裴昱没能出征,代其出征的却是谢从隽。
这孩子排兵布阵的法子新奇诡谲,反而克制了打仗经验甚是丰厚的宝颜屠苏勒。宝颜父子一败再败,当年若非贺闰出手,帮助宝颜萨烈俘虏了谢从隽,裴家军定能凯旋。
崇昭皇帝没想到当年走马川竟还有这样的内情,纵然他一向临危不乱,但看徐守拙皮笑肉不笑的神情,背后竟隐隐出了一层冷汗。
既敢这样堂而皇之地说出口,那就说明徐守拙已然不怕他再降罪了。
崇昭皇帝镇了镇心神,质问道:“那太师是打算弑君造反?”
“想弑君造反的是肃王,再过不久他就能领兵杀入宫中,坐在你现在的位置上。”徐守拙沉声道,“臣今日前来,只想向皇上问一个真相,当年念青到底是怎么死的?”